
华夏时报记者 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又一新能源巨头启动赴港上市进程!
2025年10月9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电源”,300274.SZ)披露,公司已于10月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阳光电源面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处境。一方面,公司储能业务爆发,海外营收占比首超五成,股价市值双升;另一方面,公司700多亿元负债压顶,应收账款高企,减值准备增加。
为深入了解公司未来将如何优化财务结构,以及怎样平衡财务安全与储能、海外业务扩张的资金需求,《华夏时报》记者向公司品牌工作人员发送采访提纲,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未回复。
储能业务爆发
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从光伏逆变器业务起步,逐步布局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赛道,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及传动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及充电装备、氢能装备等。
其中,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光伏逆变器累计装机量超过595GW。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出货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球领先。以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
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成为最大亮点。公司储能系统营收达178.03亿元,同比激增127.78%。储能系统营收占比提升至40.89%,首次超过了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的收入,出货量由2024年上半年的7.8GWh增长至19.5GWh。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达70GWh。
据公开报道,阳光电源高管在中期业绩会上作出判断,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乐观估计30%。公司上半年发货已接近去年全年,下半年发货可能还会高于上半年。在整个市场增速较好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全年储能发货量维持年初的判断,大约40—50GWh。阳光电源还预计,储能各主要市场未来发展都还不错,工商储未来几年收益较好。
招股书显示,阳光电源在中国和海外均有产能布局。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内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的设计产能分别为119GW和28GWh,海外光伏逆变器设计产能50GW。
海外收入占比过半
招股书披露,公司毛利率由2022年的20.4%增加至2023年的25.5%,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29.0%。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2.1%增长至32.9%。但是,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毛利率为35.7%,储能系统毛利率为39.9%,均有所下滑。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1.1亿元、721.6亿元、777.0亿元以及43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0亿元、96.1亿元、112.6亿元以及78.3亿元,2022年至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9.2%和74.6%。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来自其他国家及地区(不包括中国境内)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7.5%、46.2%、46.7%。2025年1—6月,公司海外收入达254亿元,占整体收入的58.4%,首次超过了中国大陆的营收。
招股书透露,阳光电源此次发行H股,拟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用途,包括新一代光伏与储能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建设及升级研发中心;用于在海外建造生产基地;用于加速数智化建设,赋能业务发展;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就海外制造生产基地而言,公司指出,未来计划建造若干个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逆变设备及储能产品。公司规划总年产能约为储能产品18GWh及逆变设备30GW。该等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保障订单的及时供应与交付,强化公司于海外市场竞争力。
应收账款高企
需要提及的是,伴随着业务增长,阳光电源的应收账款也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分别为152.97亿元、221.65亿元、288.26亿元及294.24亿元;公司分别作出减值准备13.71亿元、20.09亿元、28.91亿元及31.12亿元。
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1.33%,较去年年末有所下降,不过,公司负债合计仍高达726.12亿元,流动负债为585.1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下半年以来,阳光电源在二级市场表现抢眼,股价猛涨,尤其是八九月份,单月分别累计上涨了38.71%和62.19%,公司总市值也一举突破3000亿元,位居光伏板块第一。
然而,引起市场关注的是,在公司股价和市值高歌猛进之时,9月26日,阳光电源却发布了一则高管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顾亦磊,董事、高级副总裁吴家貌,副总裁邓德军,副总裁汪雷,计划自股份减持预披露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即自2025年8月4日至2025年11月3日)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24,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07%。
但截至9月26日,相关人员尚未实施上述减持计划。阳光电源方面称,公司近日收到相关人员出具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的告知函》,为避免短线交易,相关人员均决定提前终止上述减持计划,并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择机提交新的减持计划且减持数量不超过上述数量。
对此,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高管终止减持可能是认为当前股价还未达到理想减持价位,或对H股上市前的市值管理另有考量。这一行为或反映了公司高管对“光储一体化”战略的信心,尤其在光伏行业短期承压的背景下,储能业务的高增长性成为估值支撑。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